每年的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今年世界防治疟疾日的全球主题是“使疟疾得到永远控制”。
据WHO估算,201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疟疾新发病例减少了21%,疟疾死亡率在这五年内下降了29%。该疾病仍然高度集中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新发疟疾病例和死亡率在这五年期间分别下降了21%和 31%。2015 年,欧洲区域实现了无疟疾病例:该区域所有 53 个国家均报告在至少一年中本地获得性疟疾病例为零。
其它受疟疾影响的区域在应对疟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具体见下表。
2010~2015年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情况
十个事实
1.疟疾由寄生虫引起,它可以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给人
疟疾由疟原虫寄生虫引起,通过受感染按蚊病媒的叮咬传播给人类。在导致人类罹患疟疾的5种寄生虫中,恶性疟原虫是最致命的。
2.全世界约一半人口处于罹患疟疾的风险之中
总共约有32亿人(全世界约一半人口)面临疟疾风险。2015年有2.14亿例疟疾病例,43.8万人死于疟疾。幼童、孕妇以及来自无疟疾流行地区的无免疫力旅客在感染后尤其容易受到此病影响。
3.5岁以下儿童是疟疾高风险人群
在疟疾高传播地区,5岁以下儿童尤其容易受到感染、生病和死亡。三分之二以上的疟疾死亡病例(70%)发生在这一年龄组。2015年,大约30.5万名非洲儿童在5岁前死亡。
4.疟疾的死亡率正在降低
疟疾防控措施的增加正在使许多地方的疟疾负担大幅度降低。自2000年以来,全球各年龄组的疟疾死亡率降低了60%,5岁以下儿童的疟疾死亡率降低了65%。
5.疟疾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预防死亡
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疟疾能够减少疾病并预防死亡。它还有助于减少疟疾传播。得到诊断检测和治疗不仅应被看作是疟疾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还是所有危险人群的一项基本权利。
6.新出现的青蒿素耐药性是关注的重大问题
青蒿素是世卫组织推荐的针对无并发症疟疾的联合疗法中的核心成分,已经在5个东南亚国家发现了对其产生耐药性的寄生虫: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然而,只要联合疗法中的搭配药物在当地有效,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疗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依旧具有疗效。
7.在药浸蚊帐中睡眠可保护人们免患疟疾
药浸蚊帐能够对个人带来保护,免受蚊子叮咬。它可用于疟疾高传播地区的危险群体,尤其是为幼儿和孕妇提供保护。这些蚊帐的有效期为2-3年,取决于型号和使用条件。从2000年到2015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药浸蚊帐中睡觉的儿童从不到2%增至大约68%。
8.室内滞留喷洒是迅速降低蚊虫密度的最有效手段
当对目标区域逾80%的房屋实施喷洒之后,室内滞留喷洒的潜力就可以得到充分发挥。用杀虫剂进行室内喷洒能够杀死蚊虫媒介,其有效期为3至6个月,这取决于使用的杀虫剂和喷洒的表面类型。效果持续时间更长的杀虫剂正在开发之中。
9.孕妇面临疟疾风险尤甚
孕妇面临着死于严重疟疾并发症的极高风险。疟疾还是导致自然流产、早产、死产和孕产妇严重贫血的病因,并导致约三分之一的可预防的低出生体重儿。世卫组织建议,对中度至高度传播地区的孕妇在妊娠早期过后每次按时产前检查时进行间歇性预防治疗。
10.疟疾在高负担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高负担国家中,疟疾能够使家庭和社区越来越深地陷入贫困,严重影响边缘化和贫困民众,他们既负担不起治疗,获得的卫生保健也有限。
七个冷知识
1、疟疾的英文名字是坏空气的意思。在英文中,“疟疾”的英文名字叫Malaria,这个词是由坏(mala)和空气(aria)两个字组成。
以前人们误以为疟疾是由于沼泽上空“有毒”的气体传播的。直到19世纪末,人们才搞清楚,疟疾其实是由一种叫按蚊的蚊子传播的,而蚊子容易在炎热潮湿的沼泽地生存,所以才有了这个山寨英文名字。
2、疟疾至少已经纠缠人类六千年了。
早在公元前二世纪,古罗马作家的作品中,就描述过这种让人忽冷忽热,定期发作的病。
由于某些血液遗传病,如地中海贫血和镰刀型贫血,可以让人对疟疾的抵抗力更强,所以在疟疾肆虐的地方,往往会导致含有这类基因的人群增多。
现代遗传学家通过分析古人基因发现,至少六千年前疟疾就开始感染人类了,比我华夏五千年文明史还长啊!
3、疟原虫不是虫,只是个单细胞生物。
疟疾是由疟原虫导致的。虽说名字叫做虫,可其实和血吸虫等寄生虫一点也不像,它其实是个单细胞生物。蚊子吸血的时候,疟原虫会用一种特别的姿势,顺着蚊子的嘴进入人体。
然后它会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继而感染破坏血红细胞,不断繁殖,不断破坏,导致人发病。
4、不是只有热带才有疟疾。
虽然疟疾是热带病(只发生,或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现在流行的范围也主要是在非洲和中美洲一些热带国家,但疟疾可在热带、亚热带,甚至温带地区流行。
欧洲最近一次疟疾大流行发生1922年,在俄罗斯这种十分寒冷的地区。西方古典文明的摇篮地中海沿岸,如希腊、罗马,历史上都曾是疟疾的重灾区。
5、 疟疾影响过很多著名战争。
二战时期,美日两军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战斗可谓惨烈。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疟疾。美国的麦克阿瑟将军曾对此发过牢骚:“我的士兵1/ 3得了疟疾,1/ 3在照顾疟疾患者,只有1/ 3能战斗。”
反观我国历史上和疟疾相关的战争,就没这么好运了。在没有有效药物的情况下,军队一旦遭遇疟疾,可以说是不战而败。
据史书记载,三国时诸葛亮南征孟获;元朝大德年出征滇南;还有清乾隆年间数度进击缅甸都因疟疾而失败,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6、 第一个有效治疟疾的药来自树皮。
大约在1639年,西班牙驻秘鲁总督Chinchon 伯爵的夫人感染疟疾,秘鲁的印第安人送来一种由常绿树的树皮磨成的粉末,她服用后奇迹般地康复了,伯爵夫人便将这种树皮引入欧洲。
这就是著名的金鸡纳树,由这种树皮提取出来的金鸡纳霜,是第一种真正对疟疾有着特效的药物。后来,为纪念伯爵夫人,瑞典博物学家林奈以她的名字正式命名这种树,即Cinchona。
1693年,我国清朝的康熙帝感染了疟疾,久治不愈,正当众太医束手无策之时。法国传教士献上了“金鸡纳霜”,很快治好了康熙的病,“金鸡纳”这个怪里怪气的译名大概就出自当时的传教士之手。
现在,我们通常用“奎宁”来称呼这种神奇的药物。
7、中国的第一个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也来自于抗疟治疗。
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颁给了中国的屠呦呦教授,她和她的同事们经过辛勤的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能有效治疗疟疾。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它可以杀灭红细胞内的疟原虫,有效地解决了疟疾对奎宁产生耐药的问题。
青蒿素,吸收快,起效快,适用于凶险疟疾的的抢救。其中青蒿琥酯的抗疟作用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而少,耐药率很低,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尤其适用于孕妇和脑型疟疾患者。青蒿素已经拯救了几百万条生命。
在我国,经过医学工作者和疾控部门的多年努力,全国疟疾患者由20世纪70年代初的2400多万减少到目前的数十万,除云南和海南省外,其余省份已很少出现患者。到2050年,我国有望能实现全面消灭疟疾的目标。